内蒙古:贫困农牧民饮水“苦尽甘来”
虽然传统蒙古袍搭配休闲布鞋看起来极不协调,但57岁的牧民乌日金不得不这样穿。因为常年饮用含氟水,她的脚已变形,凸起的脚骨让她无法穿上与蒙古袍最搭配的皮靴。让人欣慰的是,今年她终于摆脱折磨她家几代人的“高氟水”之苦。
乌日金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在国家级贫困旗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浩日庆敖包嘎查。这片草原,地下水含氟量比国家规定的安全饮用水含氟量最高界限高出一倍。这里的很多人到了晚年就会弯腰驼背、关节变形,而这正是氟超标导致的骨骼畸形。她说:“父亲60多岁临去世前几近瘫痪,我们一直以为这是积劳成疾,没有想到有水的原因。”
比父辈们幸运的是,内蒙古加快推进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工程,让人们不再遭受“高氟水”“高砷水”等不安全饮用水的伤害。内蒙古从2018年开始计划投资4.96亿元解决7.6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计划,这一目标到今年年底将全部实现。
在乌日金家狭小的厨房里,一台壁挂式净水器格外显眼。这台今年6月由政府提供免费安装的净水器,能将自来水含氟量降低到安全范围内。净水器还配有蒙古文使用说明书,方便蒙古族牧民使用。
“除了氟超标,每人每天可用水量低于35升、人力取水距离超过800米、人力取水往返时间超过20分钟的都属于饮水安全不达标,只要饮水安全不达标,就不能顺利脱贫。” 正镶白旗水利局副局长王金虎说。
与在草原上分散居住的乌日金家不同,人口相对集中的正镶白旗大红山村刚建起净化水质的小型水厂,集中净化入户的自来水。
63岁的陈河从小生活在这个地下水氟超标的村庄,是村里7户贫困户之一。已经弯曲的双腿,让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他盼着今后安全的饮用水,让他的孩子彻底摆脱“高氟水”带来的痛苦。
在没通自来水的正镶白旗哈夏图嘎查,牧民家的净水工序稍显复杂。在刚刚脱贫的牧民格日勒图家里,进门处放着一台像床头柜大小的反渗透净水器。牧民们需要先用水桶提过来井水,再用它来净化。
“我们吃的水终于‘苦尽甘来’,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越来越‘甜’。”格日勒图说。
锡林郭勒盟水利局局长包广华说,在内蒙古两大牧区之一的锡林郭勒盟,目前农牧区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由2005年的40%提高到93%,集中供水率由14%提高到50%。